一根銀簪的溫度
——讀蔡小敏的《銀簪》
文/深圳,子在川上曰
《銀簪》
作者:蔡小敏
從老市場淘回一根銀簪
陳舊,殘缺不全
白天用它來綰頭發
夜里,就放在床頭柜上
最喜歡的
是早晨睜開眼睛
從簪尖折射而來的
一粒光,打在我身上
那一刻
我覺得俗世的溫暖
人間的債務
是不用償還的
口語詩最大的特點是截取自我們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片段和碎片,因此人人都能夠讀懂,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缺點就是特別難寫,一不留神,就寫成了口水詩。這也就是為什么口語詩,在很多時候都被歸類為口水詩的原因。一個優秀的口語詩人,總是從他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挖掘出了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詩意來。而恰恰就是這些來自于平淡生活里的詩意,有時候你卻無法用正規的語言來表述。只有在口語詩里,一切的表達都是那么的順氣自然,渾然天成。
譬如蔡老師的這首詩,她前半部分的敘述隨意得簡直有點漫不經心,語言也顯得隨意和散亂,一如我們每天平淡凌亂的生活。剛開始讀詩的時候,我也很隨意地半躺在床上,顯得有些許的慵懶。但是,當我讀到“從簪尖折射而來的/一粒光,打在我身上/那一刻/我覺得俗世的溫暖/人間的債務/是不用償還的”,我的身體的某個部分突然就暖和起來了,因為我感覺到了生活中的某些記憶碎片和蔡老師簪尖上的光斑一樣,一下折射了過來,擊打在了我的身上。就在這一刻,所有纏身的俗事和煩惱都一下離我遠去了,我顯得是那么地輕松和愜意。
我和蔡老師都是70后,在這個墮落、世態炎涼的世道里,我們生活了四十來年。我們是俗人,就免不了為房子,為了一路飆漲的物價而憂心忡忡,為這個社會的一些丑惡和丑陋憤憤不平,為一家老小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瑣事而煩心煩惱。可是,突然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或者從某個特別的視角里,我們看到了生活中久違了的陽光,感受到了久違了的溫度和溫暖。我們就認為所有的辛苦和辛勞都很值得了,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去珍惜和愛護的,這個世界還值得我們去留戀。不是嗎?
我認為這也是蔡老師的這首詩的意義之所在。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日短天寒心寂寂(文、白水先生) 下一條: [散文隨筆]原創散文,流動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