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電影,是反戰片,歷史背景是德國進攻蘇聯。
這場戰役,我多少知道一些,德國為什么失敗?
蘇聯動用了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天氣!
什么天氣呢?
第一,冷。第二,風沙。
當初的德國士兵穿的和我們從南方調到朝鮮戰場的士兵差不多,很多士兵不是戰死,而是被凍死的。
第二,德國的機械設備的瞄準性能超好,但是前提是設備一定是精密的。而蘇聯的設備是很粗糙的。風沙來了,德國的武器設備稍微近一點沙子就不好使了,而蘇聯的沒有事。
當然,這只是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擴張太快。
我問王哥一個問題,如果我寫文章,一天能收入1000元,你覺得我是應該穩定不動呢?還是擴張?別人都說我的膽量很小,不敢邁大步。
王哥:“你若是膽子大一點,早就死了,你太年輕,賺太多錢,是害你自己,這樣的例子在咱們身邊少嗎?”
這個話題,我們群里面,討論了很長時間,有人說一定要膽子大,一定要勇往直前。
王哥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為什么一定要勇往直前呢?為什么一定要冒險呢?不是都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嗎?我們為什么要站在墻根下呢?
最終,沒有定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王哥接著又提出一個觀點,你們每年花多少錢?
胖哥:“我在兜里裝了5千元錢,不到一周就沒有了。”
我說:“我一年也花某某萬吧!”
王哥:“你們是把生意和生活混在在一起了,如果是分離出來呢?不需要維護客戶關系,不需要出差,僅僅是生活,就是買衣服,旅行,逛街,你覺得花多少錢?我覺得10萬絕對夠了。”
胖哥不認同,我也不認同。
王哥給我們算了起來,一個一個的征服我們。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一個正常的家庭,一年花不了10萬元,我們是屬于不正常的,最簡單的就是,正常的人有不做飯的嗎?
人家的鍋能使用5年,你和胖哥你們兩家的鍋,能使用一輩子。因為你們一年也做不了幾次飯。
王哥:“既然我們一年花不了10萬元,我們又何必去創業呢?我現在每10年賣一套房,我到死都花不了,我又去折騰什么呢?這就是我提出的守業的觀點。”
我有疑問,不創業,人不就頹廢了嗎?
王哥:“頹廢?這個詞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你把重點放在讀書上呢?你還覺得頹廢嗎?如果你把焦點放在學習上,你還覺得頹廢嗎?我只是不需要賺錢而已,我為什么要拿生活和幸福去換錢呢?我根本花不完這些錢,我要這么多錢干啥呢?你仔細的想想這個問題,你是希望你一生是在為錢奔波,還是希望好好的生活。”
我:“那你為什么搞這個公司。”
王哥:“我搞這個公司,根本就不賺錢,這個公司我都不想搞,就是做樣子,兒子小的時候,開學,老師問他,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呢?他說,我的媽媽是大學老師,我的爸爸,我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好像是什么也不干。我需要有個身份標簽,因為孩子小,理解不了,慢慢的他就會覺得低人家一等。”
那么賺錢,到底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克服我們的安全感,如果你已經推算過了,你的安全是有絕對的保障的,你還焦慮什么呢?
是不是歪理。
仔細的想想,似乎有道理。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瑞士,很少有人創業,很少有人折騰,他們大部分人,不會因為錢而發愁,因為老了有政府養著,生病了又有政府幫治療著,失業了有保險,和我上班賺的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到老了,旅游政府也包了。
那么瑞士是不是就是天堂呢?
也不是,很不適合中國居住,看看龍應臺寫的《人在歐洲》里面就寫到了,中國內陸,臺灣,德國,瑞士,中東等地方的差別。
我們的想法是,為什么不繼續放大我們的事業?為什么不繼續賺錢呢?為什么不繼續折騰呢?
王哥:“賺錢的目的是什么?”
又被嗆住了。
有一段微博說,人,為什么一定要找點事做呢?這就是壓迫性心理,總認為忙起來才是人生,閑著就荒誕了,而實際上,閑著才叫人生,慢慢的去體驗生活,如果一天忙到晚的工作,豈不是白來了這個世界。
其實,很少有人能說出來,為什么賺那么多的錢。
多數人,賺錢,都是為了尋找安全感,是不是這樣的呢?
銀行里面有存款,你才覺得安全。
其實安全感是可以預知的,一旦后方有保障,你就可以安心的生活了,而不是折騰了。
瞎折騰的結果就是我們再次陷入“生存”模式。
我問王哥,什么最容易導致破產?
王哥:“昨天你寫了一點,還有兩點,一個是吸毒,一個是賭博。如果一個人經常往澳門跑,這個人基本上就是賭徒,你想想,我們去一次澳門,是不是短時間之內不會再去了,至少半年內不會再去了吧!”
之前寫過幾個真實的例子,賭博堵到家破人亡,前幾天新聞還報道了北京的幾個人賭博的賭注有多大,似乎都壓上了房產證。
賭博,就沒有贏得,看看《活著》里面的福貴,就知道。福貴的下場,就是經常往澳門跑的人的下場。
Coco回來了,每天還在更新,我問她,你寫日記有什么感受?
她說:“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知道一個女孩在做這件事。”
我:“我看了你的訪問量,現在是下降的趨勢,還會下降的,這是規律,大約下降到每天300人左右,之后,就是上升了,因為你寫的東西,代表了你的頻率。不同頻率的人,慢慢的就不關注你了,最后剩下的大約300人,是對你感興趣的,然后他們在為你擴散,人氣才慢慢的升起來,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Coco:“你看我寫的,有什么問題?”
我:“對話要少些,要有場景,如果全是對話,缺少帶入感,別人感覺不到場景時,就覺得對話很生硬,另外你寫的時候,不要用Coco,而是要用‘我’。”
柴靜的《看見》內容簡介里面說是柴靜的自傳性作品,但我不認為是自傳,在我看來更是一部采訪錄。我推薦給了Coco,看看柴靜是怎么寫的,不一定要用華麗的辭藻,寫作不是展示你會多少個詞語。
柴靜在《看見》里面,基本上就沒有情感詞語,但是你看著會流淚,會內心顫抖......
好的文章,就是最簡潔的句子。這次美國大選,特朗普每一次演講的時候,有時我都能聽明白他說什么,不是我英語好,而是他用的詞語基本上都是小學六年級的詞匯量。
《看見》里面,沒有決絕,隱忍,之類的詞匯,但是你會感受到柴靜的厚度。
當有大學生,讓我推薦書的時候,我是很少推薦這本書的,因為我感覺大學生真的不適合讀這本書,不是說大學生年輕理解不了,而是現在的大學生,有一大類有著熱鬧和多變的性格,當然,他們也會有自己深沉思考的時候,但是或許這些不及生命積累的本身帶給他們來的更多。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面對的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我們確無法看到同一個世界。
柴靜是一個“苦難”的女人,這種“苦難”源于她自己。也許也是世界對她的不公,她被世間的不公與苦難磨礪出了柔和與堅定。
Coco問我:“我從平穩期什么時候才能上升?”
我說:“只要你堅持寫,肯定會有結果的,但是需要時間,不是三五個月就能解決的,而是三五年,也許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成氣候,失少需要十年以上,誰又能忍受這個寂寞呢?”
《看見》里面的故事跨度時間軸為:十年!
-------------------------
行行微信和QQ:491256034
微信公眾平臺名稱:幸福的味道
ID:d716-716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藝術品 下一條: 你丫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