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雨瀟瀟
說起小人書,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并不陌生。那時候,對小人書的熱愛簡直就是一種癡迷。那一幅幅簡單幾筆勾勒的圖畫,配上幾十個文字,薄薄的幾十頁,便能凸現出一個個令人神往的故事。那些彩色斑斕的素描和工筆,給了那個年代的人留下了涂抹不去的回憶。如今,那些曾經捧著小人書愛不釋手看得津津有味的孩童,現今早已為人父人母。當歷史的印記在現實世界里用另一種形式呈現時,讓人倍感親切,每一次路過古玩市場看到小人書的那一瞬間,那種久違的感覺就像是你遺忘已久的寶貝突然找到,有種蠢動索然。讓人迷戀的小人書曾經伴隨著幾代人走過了美好的童年。上世紀60年代末,由于文化生活的匱乏,人們的業余時間和農閑時節除了聽收音機,打撲克、聊天講故事,其他的娛樂活動根本沒有。小人書便成為了很多孩子的啟蒙課本。一本本小小的書籍,記載了那代人的歡笑和淚水,也承載了很多童年、少年的夢想和回憶。
那時候,父母怕孩子看小人書上癮耽誤學習,于是極力進行控制。我和弟弟就在你追我趕的過程中,偷偷閱讀,有時候躲在被窩中,有時候夾在書本里掩蓋,現在想來,感到自己的舉動很可笑。記得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不知道從哪里和小朋友淘換來一本《小爐匠》,整天比劃著學里面的打鐵動作,那種癡迷使我至今仍難以忘懷。
時光如履,人生匆匆,當我們再一次翻開這些小人書時,曾經的記憶,曾經閱讀時的感觸,原來都未曾遠去。曾經滌蕩過我們年少無知靈魂的小人書,已經在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曾記得那時在縣城有一個‘菠蘿嶺’的書店,那時候書店每周的周末開展“一分錢租看一本書”,活動,便偷偷的把奶奶的雞蛋偷上一個,到供銷社賣3分錢,可以美美地看上一天。那時候,置身在電扇下的我常是一邊乘涼,一邊看小人書盡享受乘涼閱讀的快樂。當年小人書的內容大多是反映英雄傳奇、革命斗爭的故事。這些英雄們的斗爭故事,啟迪激勵了兒時的英雄夢想。它用經典的故事、高雅的內容呈現出民族最優秀的文化瑰寶。
在小學的記憶里,我被老師收繳得最多的書就是小人書了,在課堂里看小人書,是最惹老師生氣的,于是老師用警示板或樹枝教桿,命令學生自己伸出手來,犯一次錯就在學生的手掌上敲打一次。我常常因為看小人書而被老師“打扳子”。被打扳子是最不光彩的事,因為常常被打扳子的學生,大多都被別人稱為“廁所的石頭”或“搗蛋包”的,“廁所的石頭”是最貶低人的稱呼了的。
小人書記載了一個時代的兒童生活,也記載了那個時代的流行產物,它的悄然撤離,成為一個時代的封存。
歡迎在下面給本文評論!遇到喜歡的文章,別忘了用屏幕右側的小工具轉載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網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學-情感-人生)發表文章: 說說心情(留言板)
上一條: 追憶那抹不去的兒時記憶——獻給... 下一條: 見證青春和愛情,一封七零后的老...